中国网9月28日讯 2018年9月28日,第五届一对一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在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行,本次峰会以“深耕内涵,走向未来学习共同体”为主题。

本次会议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主办,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长任昌山、教育家顾明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等嘉宾出席会议,共话未来教育内涵。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忘教育初心、深耕教育内涵是直面未来学习共同体的根本要素。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形成了成体系、成规模的“人大附中西山模式”。对此,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表示:“从学生的数据分析,以2016届毕业生为例,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几年来,人大附中西山学校高中部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进入世界名校和常春藤的学生大有人在。初中部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升入高中很多孩子成为起学校的技术达人、创意达人,这与学校的教学方式密不可分。”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摄影 / 冯竹)


据悉,2010年起,国内众多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子课堂工作,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也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到2015年,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电子课堂实验班”已经由最初的两个班级扩展到了全年级,率先实现了“电子课堂”的真正普及。

对于人大附中西山模式,顾明远表示“老师身体力行,只要让老师的自身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是学生长大后成为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重和平的人。”


教育家顾明远(摄影 /冯竹)


更好的硬件设施带来了更高的起点,也为教育升级有效助力。据了解,近年来,人大附中西山学校高中部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许多学生进入世界名校深造。在刘彦眼里,这些与夯实的基础教育密不可分。

“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研究为主题是逃不过去的话题。我们很乐观,信息技术将会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将会提升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方中雄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摄影 / 冯竹)


新的教育不是靠预测,而是要靠实际行动。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技术指导教学方面显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长任昌山(摄影 / 冯竹)


此次峰会邀请到了诸多教育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在谈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时,任昌山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大力推进,他表示:“教育信息化也还属于新生事物,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