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7月24日,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11部门联合下发的《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了在中小学试点研学,学校每学年安排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而且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价,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记者注意到,这份意见要求研学要“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其实更多的偏向国内研学而非国外研学,“研学旅行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此外,根据山东省出台的方案,要求“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济南一些知名中小学都推出了海外研学路线,且年纪越小,出国的“热情”越高;同时很多学校推出的一些国内研学路线价格也都不菲,甚至有“青岛两日研学2000多元”“西安5日研学4000多元”等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研学线路,完全背离了教育部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公益性原则。
意见强调“学校不能强制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强制收费,研学旅行属于自由选择、自愿报名的活动”。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学校老师在言语中“要求孩子必须参加,参加将算入学分”,此外,还有不少家长虽然觉得研学太贵不值,但是害怕孩子被孤立,不得已被研学裹挟参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本是好事,但是在研学“游与学”比例不明、研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研学活动定价标准不清等前提下,家长们还要额外地买多少单,才能让孩子跳出研学的“坑”?
我们期盼阳光、透明、有效的研学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