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航天城,探索宇宙空间的航天文化;穿梭于热带丛林,翻阅一部大自然百科全书;拉起桅杆扬帆,体验海上航行的魅力……这个暑假,在海南旅行社琳琅满目的出游线路中,亲子研学旅行表现瞩目,陪孩子参与研学旅行成为许多家长暑期游首选。
研学旅行市场火爆
日前,在三亚半山半岛港,15名青少年第一次登上大帆船,在专业水手的带领下一同学习撑帆、打绳结、离岸,顺利出海,体验帆船运动的魅力。来自海口的夏女士对这个暑假给孩子报的两个研学旅行团十分满意,她表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对孩子成长来说很有必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和他人的相处当中也能提高情商。”夏女士打算开学后也给孩子报一些周末短期研学课程。
年初,海南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们走出校门感受“立体式学习”。《意见》的出台,让原本就看好研学旅行市场的海南旅行社为之一振。
“我们专门设立了亲子研学中心,平时也会和一些研学基地合作。”港中旅三亚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部总监邢维冲表示,面对市场细分需求,港中旅根据区域特性整合本土研学旅游资源,主推热带海岛文化和西沙爱国主题,产品一经上线便好评不断。
有了主打产品还不够,时刻关注市场热点,把握客户需求,才能更好分享市场蛋糕。针对近期大热的航空航天主题,港中旅新推出了航天科普主题活动研学营。“我们每一项研学主题产品都经过反复思量,不仅有丰富的课程说明,根据研学的主题,课程当中还会推荐相关书目、音乐和电影等。”邢维冲介绍,每一位参与航天科普知识体验活动课程的学员,每天需书写研学旅行日志,经过评价,表现优异者还会获得省教育局颁发的“丝路小航天员”证书作为纪念。
亲子研学帮助实现“知行合一”
身穿儒生服饰,头戴书生方巾,拜孔子、学礼仪。在儋州东坡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体验着古代学子进私塾学习的场景。“书院研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大部分是以动手体验为主,像拓印东坡书法、汲水钦帅泉、学织吉贝布等,都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知行合一综合素质的。”资深讲解员张红介绍到。
中科远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玲说,80后、90后父母更愿意通过课堂外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成长经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身、心、智有待挖掘,家长对研学旅行的需求在快速升级。
“我们希望客人结束旅程后会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海南海之缘旅行社副总经理何雪娟表示,去槟榔谷领略黎苗风情、到蜈支洲岛体验海洋文化学习潜水、去航空科技馆体验飞机是怎么开的……8天7晚来海南的研学游除了能够让孩子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教会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下收获自信和快乐。
何雪娟认为,未来研学旅行市场的定位应为亲子研学,即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获得人生技能、科普实践的机会。“按照趋势,今后游客不需要旅行社就可以出去玩,传统旅行社不得不在市场的细分领域做最专业的市场,这需要更多的跨界赋能。”她说道。
如今,旅行社和学校、景区、酒店、亲子俱乐部、文化教育公司等企业逐渐跨界合作,将教育与旅游元素相互融合,打造“一条龙”的服务,大到研学课题的设计规划,细到吃住行游研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推动着研学市场升级。旅行社面向最前端的游客获取需求,亲子俱乐部或研学基地根据旅行社要求进行产品改造,以确保产品更接地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研学市场亟须规范
海南研学旅行正逐渐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步显现。“当前海南研学旅行市场商机庞大,但我省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校企沟通不顺畅、行业标准不存在、从业人员不专业、产品挖掘不够深等问题。”有业者表示,部分研学旅行产品存在“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对于岛外庞大的研学旅行市场而言,动辄上千元的机票费用让部分游客望而却步。
海南不少旅行社从业人员希望可以成立研学旅行联盟,成员包括大中小院校、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亲子教育机构等,跨界整合资源,加强会员间的交流合作,抱团发展。通过结合中小学教学目标,加大力度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再打造几样“爆款”研学精品,这将使海南研学旅行更具吸引力。
“省旅游协会将加紧成立研学旅行分会,努力开创我省研学旅行发展的新局面。”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刘金林表示,下一步,省旅游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联动教育、交通、财政等多部门打好研学旅行“配合战”;构建一个高效的“产、学、研”互动平台,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实现研学成果开放共享;围绕“国际”“国内”“岛内”三个方向,根据课程特点在全岛设置研学地点,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依托研学旅行行业一线人员经验,群策群力,争取尽早制订研学旅行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