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的是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的要求、做法行业内众所周知,但不少机构或旅行社仍穿着研学旅行的外衣,行“走马观花”游学之事。记者曾见到过带队人员仅仅代领学生到研学目的地观赏,途中并无任何讲解,整场活动下来跟旅游如出一辙。游学、旅游和研学旅行有什么区别?
时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的王定华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曾提出“两算两不算”:
一为有意组织算。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算。
二为集体活动算。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不算。
很明显,按照这一说法,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只能算作休闲;而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只能算作旅游了。
“伪研学”为何充数于市场?
有专家认为,此现象的出现,一个是国家发了研学旅行的相关意见,提出发展研学旅行的思路,而具体的标准还没有出来,这是根本的一个原因。再者是,国内的部分学校还没有碰到正儿八经做的好的研学机构、企业,没有这样的沟通机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此外,也有一些不规范的机构,想通过研学旅行来赚取商业利益的机构,在当中混淆了视听。
不过,研学旅行也罢,研学旅游也罢,二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不管是研学旅行还是研学旅游,旅行不是目的,旅游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亲身体验,研学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已。
下一篇:陈宝生:破除城乡义务教育二元壁垒
上一篇:研学,请让专业人士来掌舵